菠菜送白菜网址大全

2022職業院校“活頁”教材的建設路徑

發布者:宣傳部發布時間:2022-02-24瀏覽次數:1232

“活頁”教材建設應以學生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注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理論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知識和技能內化合一,教材內容與頂崗實訓學做合一的“三合一”,引領職業教育向提質培優的方向發展,爭做“內容好、使用好、效果好”的職業教育“新三好教材”。


一、關鍵引領:堅持立德樹人貫穿始終

“行動計劃”、《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等文件都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教材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職業院校“活頁”教材建設需要明確時代要求,將立德樹人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發揮好“活頁”教材的思政育人功能。

第一,職業院校要加強頂層設計,樹立“課程思政”意識。職業院校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其價值觀直接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課程思政”是系統性較強的工作,要充分利用“活頁”教材的價值引領作用,將“課程思政”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緊密結合。職業院校要改變“重技能輕德育”的觀念,統籌規劃,通過“課程思政”教育,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加深對專業的熱愛,提升專業學習動力,進而增強知識傳授效果。

第二,編寫人員要加強教材研究,將“課程思政”落到實處。教材編寫既要體現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傳遞責任和使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材編寫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知識框架結構,還要主動挖掘梳理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在教材主體內容、閱讀材料、習題練習等環節,將提煉出的思政元素根植其中。此外,有關職業觀念、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內容也需要融入“活頁”教材中,做到既有針對性又有邏輯性,保證“活頁”教材內容體系集知識、技能、思政為一體,實現職業教育教材的“三全育人”。

二、固本強基:把握定位強化類型特點

“活頁”教材建設應遵循職業教育的“道”,既要打牢教材高質量發展的根基,又要凸顯“活頁”教材的職業功能,這不僅是“活頁”教材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提質培優的動力所在。

第一,宏觀與微觀統籌設計。“活頁”教材是一種操作靈活、實踐性較強的教材,創設了大量的企業典型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務,強調了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從宏觀上來看,“活頁”教材是以行業、企業的需求為行動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思路進行總體設計,將“教材”和“工作活頁”特性有效融合,創建深度學習的管理體系。“活頁”教材緊緊圍繞從業領域真實崗位展開,將典型工作任務、工作知識和工作技能作為教材的主體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開展教學,并結合可操作的、開創性的信息化教材資源,發揮“活頁”教材的優勢功能。從微觀上來看,“活頁”教材的核心是教材內容的動態更新,“模塊化”是教材內容落實落細的體現。有研究者強調在解構教材內容時,將知識點分解至最小模塊,各模塊之間既保持完整又相對獨立,這樣能借助這些小模塊、小任務將教材內容按照從簡到繁、由淺入深的原則按需組合、連貫編寫,確保教材內容的增減和替換不會影響教材的整體結構,遵循職業院校學生的技能養成規律,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第二,學科與技能有效結合。傳統教材是以知識體系為主,具備學科的系統性和內容的完整性,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但知識本位的教材難以發揮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和職業性。另一種極端的表現是以培養職業技能為導向的教材,在實際教學中過于追求技術、技能的培養,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導致學生只會動手,不會思考。這兩種教材體系都不能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處理好學科知識和專業技能之間的關系,不僅可以推動教材建設回歸健康發展軌道,更是“行動計劃”順利開展的基本保障。一方面,精心設計單元內容。能力訓練為主、理論知識為輔的編寫理念應是“活頁”教材編寫的核心。在編寫過程中,應將技能訓練部分與基礎理論知識巧妙地結合,實現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另一方面,改變教材組織結構。“活頁”教材建設要打破原有的學科知識編排邏輯,由“章—節”編排方式向“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編排方式進行調整和轉變,這樣不僅降低了職業院校學生理論學習和抽象思維的難度,而且學生通過項目、任務掌握必要的工作流程和積累實踐經驗。

第三,行業企業動態融合。產業需求倒逼職業教育教材的升級,“活頁”教材一定要緊跟產業發展,對標行業標準。一方面,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實力度。產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是當今職業教育發展的契機,但是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也需要積極推進教材建設工作。職業教育教材更貼切行業標準和市場需求,培養出來的學生也更能勝任工作崗位。另外,根據崗位需求,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和1+X證書制度改革,保證學生從懂知識到會技術再到精技能,實現教材有效服務企業,行業主動融入教材的良性互動。另一方面,著力打造多元編寫團隊。組建一支由職業院校專業骨干教師、行業企業專家、能工巧匠及出版社編輯等人組成的精教學、能編寫、善技術、會創新的高水平編寫團隊。行業企業專家將產業動態和信息技術發展貫穿教材設計全過程,一線教師擅長教學設計,還負責將來自企業的技術和案例進行優化處理,轉變為適合學生的案例和實踐技能融入教材,同時,專業編輯人員可以從始至終對教材文本組織的規范性進行把關。“活頁”教材多元編寫團隊可以破解專業教師“單打獨斗”的尷尬局面,實現了團隊成員多崗互通、專兼互動,在教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三、激發活力:堅持信息技術深化教材改革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教育信息化全面發展的時代,也是“行動計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建設高水平的職業教育教材,就要求傳統的職業教育教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產業升級及時更新,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活頁”教材在適應內容更新、推進教學改革、培養職業能力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借助信息化技術拓展教材建設路徑,賦予“活頁”教材更為獨特的價值和功能,充分地體現“活頁”教材的靈活性和拓展性。

第一,數字化是“活頁”教材建設的必經之路。隨著互聯網技術與職業教育的不斷融合,職業教育教材也進入信息化時代,為實現“活頁”教材數字化提供了技術支持。“活頁”教材數字化和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即時性與便利性,滿足不同場景、不同時間的教學和學習需求,而且教材設計也更為靈活。首先,數字化教材內容更新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教材的升級,有效改善傳統職業院校教材更新周期長的問題。其次,數字化教材注重課程、教材和配套資源使用的一體化,積極開發與教材內容同步的教學案例、操作技巧視頻、在線動畫視頻、模擬試題庫等內容,輕松解決普通教材單調乏味的問題。最后,數字化教材依托在線精品課程、虛擬現實仿真資源等平臺進行同步開發和建設,通過VR/AR技術的獨特優勢,幫助解決長期存在的教學內容環境難進入、難察看、難移位、難再現的問題,拓展教材的功能域,提高學與教的效果。

第二,信息化是“活頁”教材建設的智能體現。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不能僅關注數字化資源的拓展,還要考慮與其他信息化資源的融匯貫通。目前,職業院校致力于校園智慧化升級,“互聯網+”與智慧校園的發展,為“活頁”教材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在智慧校園環境下,教材建設并不是傳統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的簡單組合,而是要與校園平臺上各類實用App,如教學管理系統、教學評價系統、成績測評系統等有機融合、一體推進,將監測教材使用過程、采集評價反饋、分析掌握數據等信息作為基礎數據,為及時更新教材信息、智能設置考試難度、調整教學進度等做數據支撐。因此,職業院校要充分發揮智慧校園平臺與教材建設的交互作用,使教材自身能適應數據流的變化,這樣“活頁”教材的建設必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節選自《教育與職業》2022年第2期)